自三月份以来,我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,直到今天,十几位专家的到来,为我们整个的研究活动画上课圆满的句号。6月4日,我校10个学科的16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向各级领导进行了开放,9个学科14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领导们的反馈,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。教师们在授课后与专家交流,有幸得到了各位专家的指导及点评。连续两天的教学指导工作今天落下了帷幕,学校很是受益于指导者的高度和真诚,让我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。
可以说,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常谈更要常新,在变与不变之间更迭交替,新思想、新观念、新方法的同时,固有的一些东西是必须关注的,如:参与度、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评价等。课标是教学的依据,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,都应该依据课标的精神,关注学生的训练,永远把握好教师的自我角色,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思维的发源地。很赞成这样一句话,我们不只是教教材,而是用教材教,看似很简单的几个字,却需要我们用心揣摩。总结了一下领导们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反馈情况,有喜有忧:
可圈点之处:
1、发现了几位潜力股。杨平的美术课设计让听课者眼前一亮,成为跟踪培养的教师;屈剑锋的教学反思能力受到褒奖。
2、新课标的学习有所体现。年轻的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思想、方法。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课堂语言---大胆猜想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好的方法,却可以折射出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感悟,能将新的课标理念融入教学语言中,融入教学思想中。思品的课堂中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,教师能够用课标思想指导教学。
3、教研氛围得到了认可。艺体部的郭主任对我校体育组的教研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,对孟老师的工作给予了肯定。
4、对学校创设的文化给予了肯定。无论是科技长廊,还是走廊的绘画展览,都是学校对学生良好文化素养的一种引领。
几点建议:
1、 学校的教学器材急需添置,一定要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。
2、 教师要在进一步学习课标的基础上,灵活使用课标,真正领会其思想,将其思想体现在教学中。
3、 个别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进一步更新,关注于学生的能力发展,不是为教知识而教。
4、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有效的校本教研,注重实效性。
5、 英语课上,对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,有效开发课程资源,让语言情境化。
6、 进一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,尽可能按照教材的内容设计教学。
7、 加强教师的基本功,不只是外在的,更是对教材的把握和对课堂的教育。
8、 关注不同学科的训练点,加强艺术学科的美育教育。
9、 学校的绿板应该及时更换。
基于存在的问题,学校组织教导处成员召开了会议,将各个学科的反馈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交流,将存在问题进行整改,要求教导处的学科主任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,有指导性,有计划性、有目的性的工作,在原有教研水平的基础上,有自我引领的能力,有参与研究的热情,有服务教师的精神,持久地教学研究做下去。学校也将利用假期时间,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课标,开学之后,以不同的方式检验教师的学习情况,尽可能的使教师能灵活掌握课标的内容,以便日后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应用。
每一位上课教师要在学科主任的组织下,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,根据专家的指导,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不完善之处,让这一节课成为另一个阶段的起点。
我们始终认为,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除了需要高人指点,更多的需要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和及时的感悟。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和学校一起好好地体味指导者的意见和建议,不是盲目的去改,而是潜心思考之后,再次梳理自己的思路,与专家的思想进行碰撞,这样的收获才会是真正入心的。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珍惜教研室为大家搭建的学习平台,加强学习,勤于研究,让自己的教学工作不仅仅停留在把学生教会,而是把眼光放远,真正关注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,关注于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。
评论